近日,丽江古城宣布自8月1日起征收50元/人的古城维护费,同时将缴费有效期延长至365天,引发舆论关注。尽管官方强调此举“对游客更有利”,但公众对古城收费的合理性及旅游体验的讨论仍未停歇。
一方面,网民的心情可以理解,丽江古城作为一个包含生活和商业内容在内的“城镇”,收取维护费,游客确实难以接受。另一方面,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维护确实需要资金支撑。此次调整将单次缴费有效期延长至一年,降低了重复游览游客的负担。从这一角度看,收费政策并非“与民争利”,而是保护古城的现实需要。
然而,为了维护古城而简单征收维护费,恐怕并非最合理的方式。这些年国内古城因收费而起的风波层出不穷。2013年湖南凤凰古城推出捆绑售票,导致游客锐减、商户受损,2016 年不得不叫停“围城收费”;2025年江西瑶里古镇设卡收费引发民怨、游客大减,后因舆论恢复免费。回到丽江古城,2016年千名商户因维护费导致客流下滑而关门停业;2017年郑渊洁更是公开质疑景区收取维护费一事。维护费虽能增加部分经费,却可能导致游客量减少、挤压游客其他支出,设卡查验则更易引发游客反感。
维护古城,需要跳出“收费依赖”的单一思维。一方面,可将古城保护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基础性维护资金;另一方面,可从古城商业收益中提取固定比例作为维护经费,实现“以商养城”。同时,通过开发文创产品、提供增值服务等方式拓展收入来源,让游客自愿消费而非被动缴费。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公开透明的资金监管机制,定期公示维护费使用情况,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这种多方协同、多措并举的治理思路,或许比单纯的收费更能赢得理解与支持。
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