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乡村行看振兴|一条路如何改变农民的生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0:25:00    

平凉“四好农村路”织就乡村振兴新经纬:

一条路如何改变农民的生活?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齐荣)四月的平凉大地,机械轰鸣声惊醒了沉睡的黄土沟壑。在泾川县高平镇大寺坳村,村民李福红每天都要拄着铁锨站在自家苹果园旁的山梁上,望着脚下蜿蜒伸展的施工便道。这条即将贯通的产业路,将彻底改变这个村落的运输方式——从靠农用三轮车运输到货车直达果园,这改变的不仅是运输效率,更是一个个家庭的命运轨迹。

如何让阡陌交通化作富民坦途?平凉市交通运输局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纲,积极探索“路网提质、管养增效、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持续完善农村交通路网体系。截至目前,全市串联城市和乡村的农村公路总里程达9339公里,村(组)道路里程1.2万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95%,优良中等路率86%,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和硬支撑。

“毛细血管”畅通工程:从羊肠小道到产业动脉

清晨六点,大寺坳村的天空还泛着鱼肚白,施工队长已经带着工人们开始路基整平。压路机驾驶室里,温度计显示室外温度只有5℃,但工人们额头上却沁着汗珠。“目前是苹果花露红期,必须赶在花期前完成这段陡坡施工。”施工队长抹了把汗,他身后是连片的标准化苹果产业园,红色的花蕾在晨风中微微颤动。

这个场景正是我市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强县域”行动主攻方向的缩影。今年一季度,全市共争取到位补助资金8117万元,已开工农村公路项目176项258公里,其中市列为民实事项目开工率达100%。“十四五时期,我们平均以每年400公里的建设速度,将农村公路延伸到每个需要的角落。建设重点聚焦‘打通断头路、发展旅游路、支持产业路、提升乡村路、形成联网路’五大方向。”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过去收苹果就像打仗。”李福红说,去年秋雨把土路泡成泥潭,三千斤苹果颠簸八小时才到收购点,碰伤的果子都被压价。抚摸着老果树上的运输刮痕,这位西北汉子算着经济账:“新路直达果园,运输时间大幅缩短,每车苹果也能多挣些钱了。”

“五位一体”守护路网:从“各扫门前雪”到智慧管护

午后两点,阳光炙烤着崆峒区崆峒镇甘沟村的柏油路面,乡级路长陶彦沛正用手机APP上传巡查照片。在他身后,新划的停车位上电动车、三轮车整齐排列,波斯菊在改良后的路肩土壤中摇曳生姿。这个曾因“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出名的城乡结合部,如今成为全市路域环境整治的样板。

我市将农村公路管理作为保障群众安全畅通出行的民生工程,创新“智慧路长+全民共治”管理体系,通过1691名路长、2300余名护路员组成覆盖“县道-乡道-村道”的三级网格,依托各级“路长办”,推行巡查、反馈、协调、处置、督查“五位一体”闭环管理机制,扎实开展日常保洁、巡查报告、病害处置等工作,以“路长制”促进“路长治”。

“今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聚焦农村公路临崖临水、急弯陡坡、事故多发路段和交通量大的桥涵,开展巡查保洁、病害报告等工作,累计出动养护人员2100余人(次),投入机械约330台(次),巡查农村公路3100公里,计划实施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50公里,危旧桥梁改造13座,很好地预防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有效提升了农村公路本质安全。”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崆峒大队,队长魏喜红正在整理本月查处的超载车辆档案。“这些车过去专挑农村公路绕行,现在通过移动称重设备开展全路段流动治超能得到有效治理”。据了解,市交通运输局持续加强同周边市州路政执法和我市公安交警等部门协作配合,累计出动522人(次)开展道路运政、公路路政、工程建设执法检查,有效整治农村公路超限超载、违规施工、乱设障碍、道路两侧乱堆乱放等违规行为,全力消除“车、企、路、人”安全隐患,为广大群众营造了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

养护革命进行时:从“补丁路”到科技赋能

四月,暮色中的庄浪县赵墩乡,养护工杨德福蹲在新铺的冷再生沥青路面上,指尖轻轻抚过细密的纹理。这种将旧路面材料破碎后掺入新型添加剂的技术,让养护成本降低了,寿命却延长了。“再也不用像几年前那样,采用修修补补、撒胡椒面的做法,如今重视‘预防、修复、专项、应急’的养护方法,通过智能检测系统,能预判97%以上的潜在病害。”他介绍,今年全市投入2187万元专项资金,对494公里病害路段实施集中整治。

在静宁县原安镇试验段,技术人员正在试验黄土固化新工艺。工程师抓起一把掺入固化剂的黄土,用力握紧后松开,土块竟如岩石般保持形状。“这项技术能显著改善土体密实度、水稳定性和抗渗性,适合我们这种黄土丘陵地区。”他身后,试验路段上新植行道树郁郁葱葱,焕发盎然生机。“这些技术创新正在改变着农村公路的面貌,精细化管养的理念也已延伸至全线。”

“养好农村路肩负着农村道路持久、安全、顺畅运行。”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凉坚持把加强养护作为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将农村公路管养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考虑、同步实施,常态化抓养护,开春以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抢抓春季公路病害集中爆发期和最佳处置期,集中人员和机械,扎实开展农村公路“春季养护月”行动,通过加密清扫频次、扩大清扫范围,清理路面杂物4000余方,加固整修路肩470公里,补(栽)植行道树3000余株,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畅、安、舒、美”的道路通行环境逐步形成。

客货邮融合:从“开得通”到“通得好”

早上8点,泾川县汽车站已十分热闹。司机周亮正在给他的车上装载货物——前排座椅下码着快递包裹,行李舱里整齐堆放着农资化肥。这条开往太平镇盘口村的客货邮专线,每天通过运送快递和农资,客运收入增加了10%。

这样的场景在平凉已非个例。全市打造的36条客货邮融合示范线,像毛细血管般深入偏远村落,8个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全部实现“一点多能”。“现在上午寄出的苹果样品,第二天就能到西安客户手中。”静宁县仁大镇电商服务站里,90后创业者李霞正在打包苹果。她身后墙上挂着物流价目表:发往北上广的快递费比三年前降低了。去年“双十一”,她通过农村物流渠道销售苹果,创下镇里电商新纪录。

“农村路的运营对群众出行至关重要。”据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聚焦服务保障,持续拓展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成果,发展多样农村客运模式,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需求,推动公交线路向乡村延伸和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农村客运由“开得通、走得了”转向“留得住、通得好”。推广“一车多运、一站多能、一网多用”农村运输发展模式,推进农村客运、快递、物流等运输网络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为沿线城乡群众提供“定时、定点、定线”的客货邮服务,全面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

夕阳西下,李福红家果园旁的新路已铺完最后一层水稳层。混合着苹果花香的收工哨音,在黄土沟壑间久久回荡。当冷链物流车可以直接开进果园,当电商订单能实时对接产地,当乡村旅游因路而兴……这一条条由智慧与汗水浇筑的“金纽带”,正将沉睡的乡土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用车轮丈量出乡村振兴的征程。正如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在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上的宣言:“我们要让每条农村公路都成为通向幸福生活的振兴路、承载乡愁的生态路、充满智慧的创新路!”

相关文章
  • 决胜港九 大道如虹!港九路拓宽改造全线通车纪实

    4月30日,港九路拓宽改造项目全线建成通车!这条全长约8.8公里的民生大道宛如巨龙般蜿蜒于大地之上,不仅是港九美丽乡村先行区建设的交通动脉与景观干线,更是一条带动沿线9个行政村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南泥湾”蜕变“致富路”“我从小就在这边住,以前这条路很窄,而且坑洼不平,现在你看,这路修得多漂亮

  • 5月1日起,这四类人员可再迁回农村户口!

    2025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正式生效,新规为原农村户籍人员开辟了“返乡落户”通道,并规定回迁人群、条件等。根据规定,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上学、服役、务工、婚姻等原因,户口迁入城镇转为非农业户口的,除公务员(不包括聘任制公务员)外,家里仍有房屋或土地的(承包地,自留地

  • 省农能中心参加首届农村能源行业发展大会并作典型交流发言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_工作动态】4月23日,以“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聚焦农村能源革命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首届农村能源行业发展大会在京召开。大会围绕农村能源民生工程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低零碳乡村建设、农村新能源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议题开展专题研讨、技术展示及典型经验

  • 信阳市平桥区洋河镇:头茬西瓜上市 邀您来采摘

    近日,在信阳市平桥区洋河镇苏双楼村罗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一排排西瓜大棚错落有序地排列田间。大棚里,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西瓜掩映在翠绿的藤叶间,犹如翡翠般晶莹剔透,令人忍不住想开启这场"舌尖上的甜蜜之旅"。走进基地,瓜果飘香,大棚内的西瓜、黄瓜、西红柿等果蔬相继上市,吸引了众多周边游客前来采摘游

  • 文化中国行|从石缝到星河:沂水县高庄镇乡村书房的阅读奇迹

    什么是阅读?有人说阅读是谷种埋进黑土的沉默等待,是花椒枝丫在晨露里轻轻舒展,是老纺车转过岁月时的悠悠回响。在沂水县高庄镇门庄村层层梯田之间,那青瓦白墙的乡村书房,正把这些等待、舒展与回响,酿成照亮山洼的星河。门庄村乡村书房小朋友们“共读一本书”走进高庄镇门庄村,一条条醒目的“锄头种庄稼,书本种未来”

  • 从“村咖”的出圈,看金山张堰乡村文旅的吸金秘诀

    “无意间从网上搜到这家村咖,来了以后发现这里有林有水,环境优美,超出片,再配上特调咖啡的香气,太惬意了!”春日暖阳下,陈女士手持拿铁,在百家村开放式林里与同事朋友惬意闲谈,她的赞叹也道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这家隐匿于万亩生态林的“和・咖啡”,正以日均200杯、节假日300杯的销量,成为张堰镇乡村振兴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