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泉州,我来晚了!实地到了之后,我才感觉到这个城市身上有一种魂,不光有‘仙气’,还有‘灵气’……”8月24日,在泉州市德化县三班镇月记窑,央视著名前主持人水均益由衷感叹道。他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了为什么他要在个人视频号里提出“泉州是一生绝对值得住一段的城市”的两大缘由。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傅恒 范金林 郭荣鑫通讯员 吴有森 文/图

水均益盛赞德化陶瓷
沉浸式探访月记窑 解锁“中国白”千年魅力
月记窑古窑址内,青石板路映着晨光,400余年历史的古龙窑静静矗立,窑壁上斑驳的“窑汗”记录着历代烧瓷印记。水均益一行首先驻足古窑址前,指尖轻拂窑壁,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解月记窑的历史变迁与“中国白”陶瓷烧制技艺的传承脉络。从选土、揉泥的基础工序,到柴烧控温的核心秘诀,再到历代匠人守护古窑的故事,水均益不时驻足追问细节,对这座承载千年瓷文化的古窑址赞叹不已。
随后,水均益走进月记窑画坊,开启陶瓷手绘体验。在专业陶瓷艺人的指导下,他端坐案前,手执细笔,凝神在素白茶壶坯体上勾勒线条、点缀纹样。从起笔时的小心翼翼,到逐渐找到手感后的流畅创作,水均益全程专注投入,沉浸式感受陶瓷创作的细腻与趣味。
活动现场还举行古法“祭窑神”点火仪式。遵循传统仪轨,水均益与在场嘉宾共同见证这一庄重时刻,古朴的仪式不仅重现了德化陶瓷烧制的传统民俗,更让大家感受到“中国白”文化背后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精神传承。
活动尾声,水均益一行参观了精心布置的陶瓷作品展。展厅内,从传统观音、弥勒等经典瓷塑,到融入现代设计的茶具、摆件,一件件“中国白”作品温润如玉、造型精巧,全方位展现了德化陶瓷的多元魅力。水均益放慢脚步,仔细观赏每一件展品,不时与身边工作人员交流感受,对德化陶瓷“传统与创新并存”的发展理念给予高度认可。现场,德化县领导为水均益正式颁发“中国白·德化瓷”宣传推广大使、德化文旅推广大使证书。水均益表示:“此次德化之行让我真切感受到‘中国白’的独特魅力,未来我会尽己所能,讲好德化陶瓷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份宝贵的非遗文化,助力德化文旅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水均益体验陶瓷手绘体
建言“中国白”以文化为核闯海外市场
谈及此次德化陶瓷之旅的感受,水均益用“穿越”形容内心触动。“当我真正站在月记窑旁边,闻到柴火燃烧的味道,瞬间有了穿越感,仿佛看到400年前老工匠们围着窑火忙碌的画面。”他认为,这种“穿越感”正是文化传承的力量,“冥冥中像是能和祖先心心相印,感受到他们在召唤我们——要保护好文化,传承好技艺,让更多人通过瓷器认识中国文化。”
在水均益看来,德化“中国白”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国文化的“名片”。“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白瓷,才发现它的美这么独特,温润、细腻,就像我们民族的性格——包容、温和,同时又不保守,能接纳新鲜事物。”他强调,德化陶瓷承载的不仅是工艺,更是东方文明的内涵,“要让世界通过这些瓷器,看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了解我们的民族精神”。
针对德化陶瓷的未来发展,水均益表示:“德化陶瓷不要局限于国内市场‘内卷’,这对非遗传承反而有伤害,应该主动‘出海’,外面有更广阔的空间。”他认为,“出海”不是简单的“倾销”,而是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讲好故事”,把德化陶瓷的历史、匠人的坚守、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讲清楚,让海外受众产生共鸣;二是“对接市场”,深入了解海外消费者的需求与审美,与海外同行联手合作、实现共赢;三是“打造品牌”,德化陶瓷有众多优质产品,要从中培育顶级品牌,核心是赋予品牌文化价值,“用纯中国的故事赋予品牌生命力,这样的品牌才能走得远、立得稳”。
“白”“水”结缘 “泉州我可要常来常往”
此次泉州之行,对水均益而言,不仅是一场非遗溯源之旅,更藏着一份因家人而起的“双向奔赴”。2023年,水均益的女儿水亦诗选择定居泉州,过去两年里,女儿时常在与他的通话中,分享泉州的古城街巷、多元文化与生活气息。在女儿的“安利”下,水均益决定前往泉州。
出发前,他特意在飞机上查阅了泉州的历史资料。当看到“宋元东方第一大港”的记载时,更是对这座城市充满向往:“能在千年前就成为国际大港,这里的文化传承、非遗色彩,肯定藏着太多值得挖掘的故事。”落地泉州后,水均益更是直言:“抱歉泉州,我来晚了!实地到了之后,我才感觉到这个城市身上有一种魂,不光有‘仙气’,还有‘灵气’,这里的人非常热情好客,跟当地人打交道一点都不累,这种感觉让人很舒服。”
此前,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泉州是一生至少要来一次的城市”,而此次探访后,水均益则将这份推荐升级为“2.0版本”:“泉州是一生绝对值得住一段的城市。”对此,水均益给出了两个理由:首先,源于女儿水亦诗的亲身体验。水亦诗在泉州居住两年,感觉很好。其次,则是源于与好友的趣味“较劲”。水均益笑称,白岩松曾说“泉州是一生要来一次的城市”,而自己作为白岩松的好同事、好朋友,于是特意将这句话“升级”,希望大家不仅“来一次”,更能在泉州“住一段”。
从“来一次”到“住一段”,道尽了泉州从“打卡式游览”到“沉浸式体验”的独特魅力——只有住下来,才能在清晨的面线糊香气里、在傍晚的洛阳江落日中、在匠人指尖的非遗技艺里,真正读懂这座城市的从容与厚重。细心的网友还发现,白岩松的“白”与水均益的“水”,恰好组成了“泉”字,更添了几分缘分。有网友留言调侃:“两位老师跟泉州的缘分是写在名字里的!而且在闽南语里,‘水’就是‘漂亮’的意思,这不正对应了泉州的美吗?”
更让水均益与泉州结下深厚羁绊的,是一份“亲缘关系”。就在不久前的8月12日,61岁的水均益迎来人生新角色——升级当“姥爷”,而女儿水亦诗的丈夫邹阳,正是效力于泉州晋江CBA福建浔兴俱乐部的篮球运动员。水均益笑着说,未来女儿会带着外孙女和女婿在晋江长期生活,“可以说我和泉州有着‘亲缘关系’,泉州我可要常来常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