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叛逆少年到肿瘤微创治疗专家,周亮医生的成长与技术探索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1:22:00    

近日,在成都寰亚医院的手术间,周亮医生正在为一位胰腺癌患者进行纳米刀消融手术。手术室内,多台精密仪器闪烁着冷光,周亮全神贯注地盯着显示屏,拿着消融针在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肿瘤。这台看似平常的手术,背后却凝聚着一位医者三十年的执着探索。

叛逆少年的从医之路

30多年前的夏天,当年轻的周亮拿到高考成绩单时,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要报考离家最远的学校。“当时根本没想过要当医生,就想走得越远越好。”坐在办公室回忆往事的周亮,如今已是国内知名的肿瘤微创治疗专家,但提起当年的选择,他依然会露出略带腼腆的笑容。

这个看似叛逆的决定,却让周亮阴差阳错地走进了医学殿堂。从医学院毕业后,周亮成为了一名普外科医生,在那个外科手术“大开大合”的年代,年轻气盛的周亮很快以精湛的手术技艺在科室崭露头角。

“那时候觉得外科医生就是救死扶伤的英雄。”周亮回忆道,“特别是做完一台阑尾炎手术,看着病人从捂着肚子进来,到挺直腰板出院,那种成就感特别强烈。”然而,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周亮开始注意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很多晚期肿瘤患者被各大医院拒之门外,因为他们的病情已经超出了传统手术的治疗范围。

为了帮晚期肿瘤患者找出一条生路,周亮开始接触国外的新技术、新疗法。很快,肿瘤微创治疗进入周亮的视野。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癌症,微创疗法定位精准、创伤小、副作用小,尤其适合不耐手术的晚期癌症患者及高龄患者。

尽管在外科领域已经崭露头角,周亮却毅然投入了该领域。

邂逅纳米刀技术

2015年,已在国内肿瘤微创治疗小有名气的周亮,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当时,中国引进了首批纳米刀肿瘤治疗设备,周亮所在的医院成为首批试点单位。

“第一次看到纳米刀的工作原理时,我就意识到这可能改变很多晚期肿瘤患者的命运。”周亮解释道。与传统热消融不同,纳米刀通过高压电脉冲在肿瘤细胞膜上形成纳米级穿孔既能有效杀灭肿瘤,又不会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

但这种新技术在国内尚无先例可循。为了确保治疗安全,周亮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动物实验。“我们先用兔子做坐骨神经损伤实验,又用猪模拟靠近胃肠道的肿瘤消融。”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团队才谨慎地开展了首例人体治疗。

突破“癌症之王“的治疗困局

胰腺癌被称为“癌症之王”,其5年生存率不足10%。2017年,周亮接诊了一位特殊的胰腺癌患者——广州的李先生(化名)。

“李先生在中山肿瘤医院做过开腹手术,但打开腹腔后发现肿瘤已经无法切除,只能原样缝合,取了样本,做了活检。”周亮回忆道。走投无路的李先生找到周亮时,肿瘤已经压迫胆管,导致全身黄染、剧烈疼痛。

经过多学科会诊,周亮团队决定采用纳米刀消融结合微创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手术很成功,术后李先生的疼痛明显缓解,黄疸也逐渐消退。更令人惊喜的是,8年后的今天,这位曾经的“绝症”患者依然健在,和老伴过着游山玩水的退休生活。

“这样的案例在胰腺癌治疗中堪称奇迹。”周亮说,“但纳米刀不是魔术棒,它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他特别强调,对于肿瘤直径小于5cm、未侵犯大血管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纳米刀能显著延长生存期;但对已经广泛转移的患者,需要进行多学科的联合诊疗,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

技术创新背后的医者仁心

在周亮的办公室,挂着一幅特殊的书法作品,上面写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八个大字。这是他对自己的警示,也是对所有年轻医生的忠告。

“现在很多年轻医生追求手术速度、穿刺精度,这没错。”周亮说,“但更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他要求团队每位医生在手术前必须完成“三个确认”:确认影像资料、确认手术方案、确认应急预案。

这种严谨的态度,让周亮团队在完成600多例纳米刀手术后,依然保持着零死亡的纪录。

精准医疗的新征程

转入肿瘤微创治疗十多年来,周亮不但潜心研究技术,更将其整理成论文,在《中国肺癌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中国乳腺病杂志》《广东医学》《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等医学期刊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数十篇。

更难能可贵的是,周亮团队还将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全国同行,多次在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大会等会议做专项演讲。“得益于治疗方式的改进,我国癌症患者的生存期越来越长,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医生投身这个领域,攻克更多疑难,将癌症这种疾病长期化。”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周亮对肿瘤治疗有着更远大的愿景。“现在的纳米刀还需要全身麻醉、影像引导,未来可能会有更智能的治疗方式。”他描述着自己理想中的肿瘤治疗场景:通过血液检测就能锁定肿瘤位置,输入特定指令后,治疗因子就能精准杀灭癌细胞而不伤及正常组织。

虽然这样的愿景短期内还难以实现,但周亮坚信方向是对的。目前,他正带领团队开展纳米刀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从叛逆少年到医学专家,从传统外科到微创介入,周亮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蜕变。但在他心中,自己始终是那个“拿着手术刀与死神赛跑”的医生。正如他常对学生们说的那句话:“技术会过时,但对生命的敬畏永远不会。”

通讯员万清文

相关文章
  • 从叛逆少年到肿瘤微创治疗专家,周亮医生的成长与技术探索之路

    近日,在成都寰亚医院的手术间,周亮医生正在为一位胰腺癌患者进行纳米刀消融手术。手术室内,多台精密仪器闪烁着冷光,周亮全神贯注地盯着显示屏,拿着消融针在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肿瘤。这台看似平常的手术,背后却凝聚着一位医者三十年的执着探索。叛逆少年的从医之路30多年前的夏天,当年轻的周亮拿到高考成绩单时,做

  • 【医疗服务提升年】宁远县人民医院:家医签约惠民康

    本网讯(通讯员 柏顺斌 何婉婷)5月22日上午,宁远县人民医院携手永州市中心医院驻宁远帮扶专家团队,联合仁和镇卫生院,在仁和镇开展“家医湘约、签约有感,健康可及”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心内科、营养科、中医科、全科医学科、乳甲肝肠外科、皮肤科等十余名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现场详细讲解家庭医生签约政策、流程,

  • 拜登病情,有多严重?

    5月19日,病情公开后,82岁的美国前总统乔·拜登首次通过社交平台回应称:“癌症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和你们中的许多人一样,吉尔(注:拜登妻子)和我感受到在受伤的时刻,我们是最强大的。谢谢你用爱和支持来鼓舞我们。”当地时间18日,拜登办公室发布一项声明,称拜登上周因泌尿系统症状加剧而新发现一个前列腺

  • 见谈 | 商汤绝影王晓刚:越过山丘,我如何冲刺智驾高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焦文娟 上海、广州报道科技创新在于灵光乍现的一刻。在端到端领域,商汤绝影CEO王晓刚是最先发现机会的那批人。《21汽车·一见Auto》发现,2017年,王晓刚在参与的一篇论文中*最先提到“端到端”。彼时,他想解决计算机视觉在处理不同语义层次任务中的孤立性问题,受人类视觉系统处理

  • 打磨优秀课例 不能偏离初衷

    近两年,在省、市优秀课例展评活动中,笔者以评委或普通教研员的身份现场观摩了多节优秀课例。通过与部分课例展评教师和课例指导教师交流发现,一些优秀课例的打磨成本较高。 一是耗时多。一些优秀课例在正式展评前的数月便开始打磨,甚至对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影响。二是花费高。为了打磨一节优秀课例,部分学

  • “协和上次陷入争议还是梁启超被割错肾”?历史学者在线辟谣

    近期,协和医院因“4+4”医学博士培养模式及相关事件陷入舆论风暴,在围绕相关事件的讨论中,一条“协和上次陷入争议还是梁启超被割错肾”的相关内容也开始热转,不少自媒体博主、网友以视频、图文的形式绘声绘色的讲述这一事件,引发热议。5月5日,知名历史学者于赓哲在线科普辟谣:“梁启超死于念球菌感染,割错肾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