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汕凉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15:35:00    

  如果说广东潮汕人有什么能让时间停驻的“魔法”,那一定是玻璃罐里晶莹剔透的凉果。这些裹着糖霜的“小太阳”,能以清甜的滋味化解三伏天的燥热,潮汕游子想家时总要摸出一颗含在口中。

  小时候总觉得外婆的围裙兜有魔力——她每次掏出来的黄皮豉,都能让哭闹的我瞬间破涕为笑。这种用山黄皮腌制的凉果,咬下去会先在齿间“啵”地弹一下,仿佛含了颗会跳舞的黄金豆。

油柑子

  老辈人说黄皮豉要经历三蒸三晒才算合格,就像潮汕人做事讲究“三起三落”。晒得半干时进行手工揉搓,让每一道褶皱里都蓄满阳光的味道。现在有些机器加工的黄皮豉倒是圆润漂亮,可总少了那种粗粝的鲜活气。

  咳嗽声刚在巷口响起,隔壁阿嬷就会端着泡好的老药桔茶来敲门。乌褐油亮的老药桔像极了中药铺里的陈皮,其实它是用金桔与甘草、罗汉果慢火熬煮而成的。含一颗在舌底,先是沁心的甘,而后泛起微微的咸,最后喉头回甘时,连呼吸都带着草木香。

  最地道的吃法要数“杯底捞”:茶喝完了,茶杯里沉着的老药桔果肉已泡得绵软,捞起来抿着吃,连茶渣都是甜的,难怪潮汕人说它是“可以嚼的凉茶”。

  杨桃切片腌成凉果后,依然倔强地保持着五角星的轮廓。潮汕人偏要给它再加道戏码——裹上辛辣的南姜粉。南姜杨桃初入口是蜜饯的甜,嚼着嚼着突然蹿出姜的辛香,像夏日午后突然掠过的一阵穿堂风。

  看老师傅切杨桃是种享受:刀锋斜着切入棱角分明的果肉,薄得能透光的星形片扑簌簌地落进陶缸。有一年去老字号买南姜杨桃,掌柜笑着往我手心里多塞了两片“:后生仔,吃杨桃要咬棱角才够脆!”

  第一次吃化核橄榄的人总要闹笑话——含了半天等着吐核,却发现核早就“化”成了果肉。这种青橄榄经过9道工序的捶打揉捏,硬核神奇地融入果肉,咬开能看到琥珀色的蜜线。

  最好的化核橄榄产自桑浦山,那里的果农至今保留着“摇青”的古法,即在橄榄将熟未熟时用竹竿轻敲树枝,让果实自然脱落,以保证脆度。去年去桑浦山时,70岁的老师傅示范这一古法给我看:“后生仔,接住!”他抛来的橄榄在空中划出弧线,稳稳落进我的衣兜。

  切成方牌的冬瓜册,活脱脱就是微缩的白玉印章。不同于其他凉果的浓墨重彩,它素净得像是从水墨画里裁下来的。蔗糖慢火熬煮的冬瓜条,晶亮得能照见人影,咬下去糖霜簌簌而落。

  潮汕新娘出嫁时,喜糖盒里必有两块冬瓜册,取“清清白白”的好意头。有一次在祠堂看阿婆们包喜糖,其中的一位笑着说:“现在后生都爱吃洋糖果,可没有冬瓜册压盒底,再贵的喜糖都不够正。”

  油甘子是凉果界的“老戏骨”,没点阅历还真吃不透它。生油甘果涩得让人皱眉,腌成凉果后却成了“先苦后甜”的典范。含一颗在嘴里,前调酸得叫人眯眼,中调泛出清苦,等唾液把糖霜慢慢化开,后调的回甘能绵延好几分钟。

  老茶客最爱用油甘子配凤凰单枞,说这是“苦甘两相宜”。有回在茶馆里见到一位老先生,一颗油甘子配三泡茶,临走时把光润的果核收进手帕“:这油甘核啊,盘久了比菩提子还亮。”

  对潮汕人来说,这些装在粗陶罐里的凉果,早已不只是零嘴那么简单。黄皮豉里腌着童年,老药桔中泡着乡愁,化核橄榄里藏着匠人心思……如今,有些凉果店推出了榴莲味、芝士味的新派凉果,可老潮汕人依然只对玻璃罐里的那几样“老面孔”情有独钟。

  (成成)

相关文章
  • 潮汕凉果

      如果说广东潮汕人有什么能让时间停驻的“魔法”,那一定是玻璃罐里晶莹剔透的凉果。这些裹着糖霜的“小太阳”,能以清甜的滋味化解三伏天的燥热,潮汕游子想家时总要摸出一颗含在口中。  小时候总觉得外婆的围裙兜有魔力——她每次掏出来的黄皮豉,都能让哭闹的我瞬间破涕为笑。这种用山黄皮腌制的凉果,咬下去会先在

  • 余庆县白泥镇:五月脆李甜蜜上市

    盛夏时节,余庆县白泥镇迎来五月脆李子丰收季。漫山遍野的李树硕果累累,紫红色的五月脆挂满枝头,圆润饱满、色泽诱人,浓郁果香弥漫山间,当地通过电商平台将这份甜蜜销往全国各地,描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6月23日,笔者走进余庆县白泥镇魁龙村李子种植基地,只见果农们穿梭在郁郁葱葱的林间,手中的桶里不一会儿便装满

  • 超40万人次!深圳铁路迎“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据“广铁集团深圳火车站”微信公众号5月1日消息,“五一”假期铁路运输于4月29日启动,深圳铁路发送旅客32.6万人次,同比增长15%,其中,深圳北站发送旅客23.1万人次,同比增长15.6%。4月30日、5月1日迎来离深高峰,4月30日深圳铁路发送旅客40.9万人次,其中,深圳北站发送旅客26.7万

  • 中超黯然退役十年后,他成为中超赞助商——退役运动员转型观察之一

    新华社天津4月3日电(记者张泽伟 宋瑞)跟许多中国小孩一样,王栋也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踢足球的。4岁那年,他就接受父亲的足球启蒙教育,立志长大后要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为国争光。7岁那年,为了更好地练球,他转学至天津一所足球传统学校。学校离家很远,父亲每天骑车载他上下学,要穿越半座城市。上了初中后,王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