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2021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共选出三批94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其中,贵阳市南明河、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㵲阳河成功入选。如今这些美丽河湖的“贵州样本”,已成为市民家门口的“生态会客厅”与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古城内,“S”形的㵲阳河蜿蜒流淌,山水与建筑交相辉映,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S”形的㵲阳河穿城而过
来自马来西亚的游客陈先生告诉记者,走在㵲阳河河边,感觉风很清爽水很清澈,非常享受这次的旅行。

马来西亚游客 陈先生
“从我小的时候,㵲阳河保护得就很好,河水清澈见底,近些年来,污水处理设施得到完善,㵲阳河生态环境更好了,在河边散步的游客和本地居民也更多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居民陈文杰见证了㵲阳河的变化。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居民 陈文杰
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为保护㵲阳河的“天生丽质”,当地实施“水岸同治”策略,在修复7.3公里河滨缓冲带、6万平方米湿地的同时,改造、新建45.6公里左右污水管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水务局副局长张如林告诉记者,“针对城区及沿线乡镇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全部建成投运。”

㵲阳河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水务局副局长 张如林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文水资源局副局长刘莎表示,据监测数据显示,近两年来㵲阳河流域的生态流量均已达标,形成了水量稳定、水质改善、生物恢复、系统韧性增强的正向循环。更令人惊喜的是,“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也在㵲阳河栖息繁衍。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文水资源局副局长 刘莎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高级工程师兰娉婷表示,㵲阳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地表水环境质量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干流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为珍稀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高级工程师 兰娉婷
在贵阳市南明河畔,白鹭掠过泛起涟漪的水面。贵阳市民谭先生感慨道,“变化太大了!现在的河水水质好,我看见过鱼和白鹭,原来没有。”

贵阳市民 谭先生
曾经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排入南明河,导致部分水体发黑发臭。2000年以来,贵阳市探索开展多轮治理,引入循环再生水理念治理南明河,34个下沉式再生水厂陆续建成投用,污水处理量每天超180万吨。
贵州筑信水务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河道运营维护中心副经理刘松透露,各排水分区的污水就近排入下沉式再生水厂处理,年均约5亿吨的高品质尾水从不同的点位为南明河补充生态基流,保障了南明河的“长治久清”。

贵州筑信水务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河道运营维护中心副经理 刘松
为守住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贵阳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建立五级河长体系,协调解决突出问题,还选聘一批专职护河员,每天针对南明河核心区域进行巡查、打捞作业。
在贵阳市花溪区,阳光街道办事处主任,南明河乡级河长杨钢透露,每月巡河,确保没有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四乱问题,已成为他的工作惯例。贵阳市河湖保护中心维护管理科河面打捞班班长王连友的工作量也印证着南明河的治理成效,据王连友介绍,以前每天打捞几吨垃圾,现在每天的作业量减到了千余斤。

贵阳市花溪区阳光街道办事处主任 南明河乡级河长 杨钢

护河员正在打捞作业
经过治理,南明河全流域25处黑臭水体全面消除,7条一级支流主要水质稳定达标,生态流量达标率100%。如今的南明河畔,已成为市民散步、游客打卡的热门地。
贵阳贵安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贵阳市河湖保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蒋帅向记者介绍,经过多年的治理,南明河河流自净能力大大增强,流域的水质明显提升,下一步,将会以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长效保持南明河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贵阳贵安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 贵阳市河湖保护中心党委书记、 主任蒋帅
记者: 谢大鑫 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