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科技“焕”新!“黑科技”助力河源开启“智慧春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8 17:2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胡星访

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仅让春耕备耕更加数智化,同时还引领农业机械行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记者从深圳市乡村振兴局获悉,2025年河源计划全市春播春种面积约138万亩,相比去年增加1.5万亩。当前,河源春耕生产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各地顺应农时开展浸种育秧、引水办田、播种移栽等各项工作,掀起春耕生产热潮,其中春播已完成30%左右,水稻育秧工作已基本完成。

2025年河源市春耕生产暨支农服务下乡现场会召开,“科技范”满满的农机装备精彩亮相。(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关系着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河源市副市长谢春艳在现场会强调,各县(区)要坚决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将任务分工进一步分解落实到镇、到村、到地块。同时,应加强统筹整合,全面放大政策协同叠加效应,集中力量办大事。

河源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邓春华介绍,河源将大力推广机械化水稻水直播、旱直播,无人机精量播种,合理密植机械插秧等先进模式,特别是水直播、旱直播技术,力争实现“一天播种80亩”的高效作业。

良种是提单产的“芯片”。2025年,东源县将朝着省级水稻制种大县的目标打造,将制种面积扩大到1万亩以上,力争建成粤东面积最大的水稻制种基地。

良技良法是保障粮食丰收的关键。除了建设示范片以点带面助力良法推广以外,各县(区)还将组建农技服务队伍开展“春耕科技下乡”行动,深入生产一线宣传良技良法。

建好良田是夯实粮食生产的基础。邓春华强调,应抓紧谋划202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一批群众满意认可、区位优势明显、地势平坦、相对集中连片、具有较好示范辐射带动能力的民心田、高产田、示范田。

田野上,无人机平稳升空,沿着路线精准喷洒农药。转眼间整片田就铺满了嫩绿的秧苗。在春耕现场,智慧农机个个“身怀绝技”“大展身手”,为粮食安全筑起“防护网”。

“目前我们的自走履带式旋耕机一天最多能够连片作业200亩,小田块则能作业80至100亩。”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工作人员张红敏介绍。

在现场,大疆创新的T70系列农业无人飞机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今年的新机型安装了双目视觉和雷达,更在遥控器上安装了AI,能够实现自动绕行、避行。”大疆创新解决方案工程师钟笑力介绍。

大疆农业无人机在田中作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现场会上,与会人员参观了“小田变大田”试点。在总结“小田变大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河源鼓励各县(区)因地制宜以加强土地整治为抓手,探索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提高耕地宜机化水平新路径。

相关文章
  • 攸县1万多亩青贮玉米开镰收割

    红网时刻新闻7月23日讯(通讯员 李青)眼下,攸县1万多亩青贮玉米陆续进入成熟期,各种植户们纷纷抢抓晴好天气,组织人力、机械开展收割工作。在宁家坪镇田心村青贮玉米种植基地,大型收割机穿梭在“青纱帐”里作业,一排排玉米秸秆在齿轮的旋转中收割进机器,粉碎、压缩成“圆柱”后被抛出收割机,后面的打捆机对其同

  • 全州:一根干米粉串起一条产业链

    近年来,全州县大力发展干米粉加工产业,以一根干米粉撬动大市场,“链”出种植、加工、销售、物流、就业等产业,书写特色农业“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走进全州县龙水镇禾美稻香现代农业示范区,从高空俯瞰,千亩稻田与村庄、河流、青山、绿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夏日江南田园风景图。近看,沉旬甸的稻穗压弯枝

  • 我国首艘!交付了

    记者从中船集团获悉,7月13日,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综合科考船“同济”号在上海正式交付。“同济”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2000吨级新一代绿色、静音、智能型综合科考船,集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科考调查,以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同济大学着力打造的“海上校区”。与

  • 翼龙应急型无人机连续3日执行灾区应急救援任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了解到,7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边境的吉隆口岸一带发生自然灾害,已致部分人员失联,当地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部分受损。接到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应急出动命令后,中航无人机现场团队于8日、9日及10日,连续三日调派翼龙应急型无人机飞赴灾区,执行紧急灾情侦察和通信保障

  • 嘉应学院计算机学院“芯火乡传”突击队赴丰顺龙岗学校开展实践活动

    近日,嘉应学院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梁秉艳率领“芯火乡传”大学生突击队赴丰顺县龙岗学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丰顺县龙岗镇镇长徐德林、人大主席彭兆祥,龙岗学校校长杜宇航及嘉应学院驻丰干部邱锦炜等一同参与活动。此次实践将红色传承与科技科普深度融合,为这所乡镇学校的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与红

  • 咸宁“林耕置换”经验登上央视《焦点访谈》

    咸宁网讯 记者王馨茁、实习生吕露报道: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我市以“林耕置换”耕地保护创新实践登上央视《焦点访谈》,“耕地下山、林地上山”的空间优化方式实现耕地保护与生态提升的“咸宁方案”,为全国耕地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典型经验。《焦点访谈》镜头聚焦了咸安区汀泗桥镇星星村和双溪桥镇毛祠村试点:星星村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