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城热浪翻涌。当很多人在享受空调房的清凉时,环卫工人的扫帚依然在发烫的路面上挥动,建筑工人和挖掘机炙烤在蒸腾的石子路面上,外卖骑手与快递小哥的电动车穿梭于滚烫的街巷……这些户外工作者用汗水浇筑着城市运转的基石,也默默承受着高温炙烤带来的健康与安全挑战。

在这酷暑考验城市韧性的时刻,工行江苏省分行联合扬子晚报发起“工行益路送清凉”公益行动,为奋斗在烈日下的户外工作者送上“清凉包”。这不仅是物质的补给,更是对平凡英雄无声的致敬——“你们守护城市,我们守护你们”。
爱满夏日——酷暑中的公益“清凉包”
7月16日一上班,工行志愿服务队的小伙伴们就商量好了“一条龙”工作流程:拆箱,清点防暑物资——小风扇、冰袖、防晒帽、花露水,装袋、装车。“工行益路送清凉,出发!”从16日至25日,装满防暑物资的清凉包陆续被送达安城集团环卫公司、中山南路施工工地、饿了么洪武路站和顺丰速运柳叶街站。


“这冰袖送得很及时,我原来的坏了,正好换上。”顺丰快递小哥喜滋滋地戴上清凉冰袖。他的小伙伴拿起花露水,喷在了被蚊子叮咬的疙瘩上。顺丰速运柳叶街站卢站长对工行和扬子晚报伙伴们的到来表达了真挚的感谢:工行为城市守护者撑起的不仅是一片阴凉,更是一份有温度的金融守护。路过的大爷非常热心,“这个站点的快递小哥特别好,负责踏实。站长特别护犊子,只要小伙子们有困难,他都挺身而出。你们来慰问,真是太棒了!”

消保助力——清凉中的金融“防火墙”
当清凉物资为户外劳动者们缓解身体上的暑热时,工行江苏省分行同步开展了一场直抵心田的“思想降温”。聚焦于户外劳动者常遇的金融痛点——电信诈骗的精准话术、非法集资的诱人陷阱,消保专员以通俗语言拆解骗局逻辑。在饿了么站点,一位刚领到清凉包的小哥心有余悸地分享:“上月差点被骗走4万元血汗钱!诈骗犯冒充客服说有理赔,多亏工行工作人员警觉,当场识破帮我止损。”这惊险一幕恰是金融知识“及时雨”价值的生动注脚,为户外工作者的“钱袋子”筑起坚固认知屏障。


工行江苏省分行消保负责人强调:“金融消保不仅是服务的延伸,更是守护能力的构建。把金融教育送到劳动者身边,送到风险可能滋生的具体场景中,才能真正守住人民财产安全这条底线。”从“清凉包”到“防诈盾”,工行以行动诠释金融安全亦是民生必需品的深刻内涵。
金融守护——责任担当在行动中闪光
从环卫工人戴上防晒帽时的笑颜,到建筑工地工人畅饮矿泉水后满足的轻叹;从外卖骑手因免于诈骗而保住的积蓄,到快递站点因金融知识普及而提升的整体防护意识——“工行益路送清凉”并非孤立善举,其背后是工行对“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核心原则的坚定践行,是将社会责任融入基因的系统性公益工程。
从“3.15”消费者权益日到“金融教育宣传月”的集中宣教,从深耕江苏的“苏心消保季”到聚焦特殊群体的“暖阳行动”,工行江苏省分行以“精准滴灌”思维构建多层次教育网络:针对不同群体推出“消保五彩系列”惠民活动,创新“消保+”模式打破金融知识壁垒,面向“一老一少一新市民一农”的“金融守护系列”更显政策温度。而“金色暖阳”银龄服务,则让适老化关怀成为金融服务的金色注脚。
正是这种“分类施教、联动共办”的理念,使工行公益品牌如大树扎根,在江苏乃至更广范围枝繁叶茂,形成独特品牌效应。每一次清凉传递,每一次风险提示,都是枝叶间闪烁的为民之光。

当金融机构将服务半径从柜台延伸至街头巷尾、建设工地、配送站点,当“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再停留于纸面表述,而是化作一瓶水、一顶帽、一堂及时的风险课,金融便真正回归了服务民生的本源。这穿越酷暑的“清凉”力量,映照一家国有大行最深沉的责任担当——金融为民,枝叶关情;人民在哪里,金融守护的力量就在哪里扎根生长。
文/图 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