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加坡媒体:AI让就业市场实现“双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6:45:00    

来源:环球时报

新加坡亚洲新闻电视台网站4月1日文章,原题:在就业市场上,AI让招聘方和求职者都在“输”在就业市场越来越智能化的当下,无论是使用人工智能(AI)进行申请工作的毕业生,还是利用AI技术筛选简历的企业,现在都陷入了一种荒诞又失衡的状况:招聘方开始看重那些擅长钻营技术漏洞的人。这就导致,最终在上述机制中“通关”的人,可能并不是最适合这份工作的那一个。

作弊还是另辟蹊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21岁学生罗伊·李最近“掀了桌子”。面对大公司用死记硬背的编程题来考核应聘者,他开发了一款工具,可以让应聘者在使用视频会议软件Zoom面试时悄悄使用最新版的ChatGPT答题,并且在屏幕共享下,让招聘方完全无法察觉。

虽然罗伊现在面临学校的开除处分,但他也收到了多家科技公司的工作邀请,这些企业对他的黑客思维和不走寻常路的胆识赞赏有加。

当然,大多数人对作弊并不买账。亚马逊就公开表示,将取消所有在面试中使用AI的候选人资格。人工智能企业Anthropic也发布类似声明称,这不仅是为了淘汰掉滥竽充数者,更是为了遏制大量求职者使用ChatGPT等平台生成简历、填写申请表的现象。

问题是,这种现象真的是求职者的问题吗?

招聘方的“双标”制造了混乱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正是招聘方自己把AI推上了招聘主力的位置。据调查,超过80%的公司在招聘过程中使用AI工具,其中1/4的公司甚至将整个流程全权交给AI。

在这种情况下,招聘方禁止应聘者使用AI就显得有些讽刺,尤其是应聘者中的很多人未来将在工作中被要求使用AI。

法律诉讼数据表明,如果招聘方过度依赖AI招聘,还可能阻碍女性和残障人士就业。而当公司选择像罗伊这样擅长钻营技术漏洞的应聘者时,他们可能会错失真正优秀的人才。

而最了解这一点的,恰恰是AI公司。一家英国的AI公司就表示,他们坚持用人工筛选应聘者,而非AI软件。该公司首席技术官费登表示:“我们坚持手动审阅每一份简历,如果把这项任务交给一个‘随机鹦鹉’(随机鹦鹉是对AI模型的一种批评,指它们只是模仿互联网上的文本——编者注),长期来看结果不会太好。”

到底该不该用AI工具?

与此同时,求职者面临的却是重重障碍。以英国杜伦大学数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奥布莱恩为例,她正在寻找金融行业的初级岗位,虽然她学术优秀、能力突出,却屡屡败给AI视频面试系统。这类系统通常会在屏幕上快速抛出几个问题,给应聘者很短的思考时间准备,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对着摄像头作答。

奥布莱恩尝试了各种应对策略:说得多一点、时间掌控得更好一点、自信一点……她也试过用ChatGPT事先准备答案,但始终效果平平。她感叹说:“屏幕上什么都没有,你却得装作在和人说话,整个过程非常尴尬。”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开始选择“弃用”AI。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大四学生帕特尔两年前在申请实习时常使用ChatGPT,但现在用得越来越少了,因为他发现招聘方可能已经能分辨出哪些是AI生成的简历,“如今最重要的是脱颖而出”。

不过,也有招聘方表示不认同。有一位律所合伙人就认为,AI能帮助求职者,尤其是能帮助背景较差的学生写出更专业的简历和邮件,从而让竞争更公平。但问题在于,AI并不能改变那些来自名校、拥有家庭资源的人更容易获得机会的情况。AI或许在呈现方式上能让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但在决定“谁能真正往前跑”的关键方面,它仍然无能为力。

所以,年轻人该怎么做?是该用AI提高应聘通过率,还是靠真实脱颖而出?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正在目睹一种全新的、不对称的求职竞争形式:最宝贵的技能是“突破AI审查”的本领。在这种情况下,招聘方和求职者之中,没有胜者。

想要破局,靠的不是引入更多AI,而是重拾人类的判断。那些坚持保留人工筛选流程的公司,才有可能为自己带来竞争优势,识别出真正的人才。(作者帕米·奥尔森,任伊然译)

相关文章
  • 亿元罚单频现 从严监管铲除财务造假“毒瘤”

    来源:证券时报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近日,证监会出重拳打击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一叠罚单落下,特别是过亿元罚单的出具,向资本市场更多参与主体敲响警钟。对于涉及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主体和个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零容忍,维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空气,严监严管是资本市场监管的主旋律。从违法违规事实来看,有的公

  • V观财报|克来机电:暂时没有明确配套人形机器人的具体产品

    【V观财报|克来机电:暂时没有明确配套人形机器人的具体产品】9月10日,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克来机电董事会秘书李南在回复向投资者征集的相关问题时表示,公司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业务多年,有些技术与人形机器人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公司暂时没有明确配套人形机器人的具体产品,但公司一直在积极关注行业发

  • 公安网安部门依法查处迪奥(上海)公司未依法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案

    今年5月,多家媒体报道法国时尚消费品牌迪奥发生数据泄露事件,中国大陆地区用户也陆续收到迪奥官方警示短信。对此,公安网安部门组织对迪奥(上海)公司依法开展行政调查。经查,迪奥(上海)公司存在三项违法事实:一是未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订立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或通过个人信息保护认证,违规向法国迪奥总部传输

  • 那些“爱心免费餐”里,有暖也有光丨时评

    近日,广州番禺一家饭店为徘徊门口的少年提供免费、管饱的“2号餐”,温暖了无数人的心,引发网友热议。从2号餐到单人套餐,再到A套餐……一份份“暗号餐”,传递着广州一家家饭店、汤粉面店的爱心,更彰显出广州这座城市的温暖。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多区设置爱心餐的饭店,聆听一个个温暖故事。他们点亮的“微光”照亮着

  • 2025重庆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万州联合基金启动 将聚焦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16个产业领域展开研究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伟平8月27日,记者从万州区获悉,2025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万州区)项目近日启动,这是联合基金创新机制实施的第3年。据悉,本次联合基金将聚焦万州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智慧农业、精准医疗等重点产业领域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从16个方向支持开展基础研究、

  • 侵犯华为芯片技术,估值超3亿!14人被判刑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近日,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厅获悉,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上海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尊湃侵犯华为海思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已于7月28日判决,14名被告人十日内均未提起上诉,目前一审判决已生效。据悉,该案中,被非法获取的技术信息估值达3.17亿元。据了解,海思公司系华为公司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