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2025(第七届)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安徽界首市召开,《安徽乡镇高质量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
《安徽乡镇高质量发展报告》由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决策杂志社)和安徽省统计局农村统计处成立联合课题组共同编写,连续第三年对全省乡镇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和研究,以安徽省所有乡镇为研究对象,梳理乡镇经济发展整体情况,总结强镇发展经验及一般规律,梳理乡镇高质量发展方略。
论坛上,重磅发布了“2025安徽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



01
四大特征
综合实力百强乡镇在全省乡镇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数据显示,百强乡镇以占全省乡镇10%的行政区域面积(127. 24万公顷)和13%的人口(759万) ,创造了全省乡镇 42%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3. 39亿元),集聚了全省乡镇 4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91 家),充分表明百强乡镇的资源要素高效集聚、经济产出效益显著,在全省乡镇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总的来看,安徽百强乡镇呈现出四大特征。
经济综合实力强劲。收入方面,百强乡镇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水平是全省乡镇平均水平的5倍多,人均创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全省乡镇均数的3倍多。基础条件方面,百强乡镇集体经营收益达到或超过50万元的村占比为 44. 8%,显著高于全省乡镇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消费方面,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商店或超市数量达13270家,是全省乡镇平均水平的53. 8倍。
产业发展支撑有力。一是产业集聚效应显著。百强乡镇规模以上企业数达11591家,每个百强乡镇平均拥有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是全省均值的5. 5倍。二是企业营收具有领先优势。截至2024年底,百强乡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8931. 1亿元,均值是全省乡镇均值的6. 9倍。
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在公共文化服务、自来水普及、管道燃气普及、信息通信设施、公共交通覆盖、体育健身设施、养老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度方面,百强镇持续领先。
社会事业发展充分。百强乡镇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平均达到41. 7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平均达到69. 77%。同时,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平均达99%,确保了基层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触达。
02
百强图景
从整体评价结果看,全省综合竞争力100强乡镇主要分布在合肥、芜湖等全省强市、强县(市、区),再次反映了“强者恒强”的格局,为市域、县域整体实力的增强起到支撑作用。
从板块分布看,区域布局“多点开花”。皖江示范区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牵引区域,整体实力雄厚,区域内乡镇入选数量达80 个。核心增长极合肥都市圈紧随其后,区域内乡镇入选数量达68个,辐射带动效应在乡镇层面表现强劲。
相比之下,皖北地区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的入榜数量较少,仅18个和9个,区域差距依旧存在。
从地市分布看,中心城市“脱颖而出”。先看省会合肥,上榜百强乡镇数量达20 个,占全省总数的 1/5 , 龙头地位凸显;省域副中心城市芜湖紧随其后,以 18 个入榜乡镇居第二,与合肥共同构成引领全省乡镇发展的“双极”。
安庆、滁州、马鞍山并列第三,各有9 个乡镇入榜;宣城有 7 个,位列第四;阜阳、淮南、六安、铜陵各有 4 个乡镇上榜,并列第五。
从县域分布看,呈现梯次分布。百强乡镇分布在54个县(市、区),其中,肥东县和肥西县入榜乡镇数量最多,各有6个;繁昌区和湾沚区并列第二,各有5个;当涂县、无为市、义安区和长丰县并列第三,各有4个;广德市、怀宁县、南陵县和天长市并列第四,各有3个;随后是博望区、凤台县、来安县、郎溪县、全椒县、濉溪县,均各有2个乡镇上榜。
03
发展“密码”
百强乡镇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各异,发展路径各具特色。深入剖析其发展规律,总结成功经验,可为其他乡镇提供有益借鉴,百强乡镇发展模式可归纳为五大方向。
首先,利用技术创新,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部分百强乡镇的主导产业发展历史较长,比如无为市高沟镇,天长市秦栏镇,积淀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传统产业根基。立足新时代发展,这些乡镇通过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升级、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提升品牌价值等举措,着力提升产业整体规模与竞争力。
其次,抢抓风口机遇,让新兴产业“ 无中生有”。部分乡镇敏锐把握新兴产业崛起机遇,通过精准引进行业龙头企业、高效落地战略性重大项目等,成功实现主导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性发展,帮助乡镇快速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企业。比如长丰县下塘镇,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落户后,崛起一座汽车城。
第三,把握资源优势,实现“ 两山转化”。有的百强乡镇立足显著的生态人文资源优势,着力放大绿色本底价值,通过深度开发农文旅融合业态,有效驱动产业层级跃升。还有部分百强镇以重大文旅项目为牵引,系统推进生态修复与环境重塑,成功将生态基底转化为产业振兴新动能。
第四,依托区位条件,集聚先进要素“借梯登高”。部分百强镇,特别是毗邻苏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枢纽型乡镇,如来安县汊河镇、广德市新杭镇等,立足区位交通优势,抢抓区域协同发展机遇,通过前瞻性谋划空间载体、系统性强化要素保障,积极承接重大产业布局与高端项目转移,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重塑与发展动能迭代升级。
最后,深耕特色农业,变“ 土疙瘩” 为“ 金疙瘩”。部分百强镇立足特色农产品资源禀赋,通过农产品深度开发,系统提升产品品类、品质,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起特色农业全链条体系,有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富民增收与镇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
来源:决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