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近日,省委主要领导赴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纽约大学调研。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的校领导也相继来长沙进行对接合作。在各个交流、互动的场合上,“务实”“互惠”成为关键词。
在智慧产业引领潮流的当下,对外借智、谋求发展是各地都在考虑和布局的一步“大棋”。省委主要领导的调研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既要展现积极的开放姿态,用好“外智”,又必须脚踏实地、高效务实。
力戒贪大求多,坚决聚焦实效。与高端机构合作,容易陷入追求“名号”和“数量”的误区,仿佛签了协议、挂了牌子就大功告成。然而,真正的合作成效不在于签约规模,而在于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转化了多少科技成果,培育了多少本土人才。与外部机构合作,应当紧扣具体的产业痛点,以项目为抓手,以小切口实现大突破,避免轰轰烈烈开场、冷冷清清收场。
坚持“以我为主”,提升自身承接能力。“外脑”并非万能,其效能的发挥高度依赖于地方的承接土壤。若自身缺乏清晰的产业规划、配套政策、资金投入以及专业化人才队伍,再顶尖的智力支持也难以落地生根。因此,在积极“引智”的同时,更需苦练“内功”:明确自身最需要什么、能提供什么,并着力构建有利于创新要素集聚的生态环境,让高端智力人员和项目“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
追求互惠互利,构建可持续的伙伴关系。成功的合作从来不是单向索取,而是双向奔赴、价值共创。科研机构的核心诉求通常在于知识转化、学术验证及社会影响;地方发展的需求则在于产业升级、决策优化与人才培育。一项可持续的合作,应能精准对接双方需求,设计出彼此受益的机制。例如,地方可以为高校提供宝贵的中试基地和场景应用,而高校则助力地方突破技术瓶颈、优化决策水平。这种基于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深度协同,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结出硕果。
唯有求真,方能行稳;唯有务实,方能致远。立足自身实际,始终秉持清醒与实干精神,让每一份高端智力资源在三湘大地上找到发力点、生长点,就能为湖南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持久的动力。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