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89岁院士苏定强,在南京捐出150万奖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4:53:00    

3月3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天文仪器与技术创新奖捐赠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天光所研究员苏定强动情地表示:

“感谢在座的各位,感谢我的合作者,感谢大家,你们一定会做得比我们更好。”

当天,苏定强院士将个人获2023年度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的奖金(江苏省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分别奖励)共150万元全部捐出,设立天文仪器与技术创新奖,以激励科研人员勇于创新,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天文技术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苏院士平日里就对我们这些后辈关怀备至,他总说‘要做中国人自己的创新’‘要为中国人争口气’。”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员白华告诉记者,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天文望远镜光学,苏定强院士经常给予她专业指导,“比如,碰上科研难点,苏院士不思考透彻决不罢休;工作中哪怕存在细微调整不当之处,他也能敏锐察觉并指出。”

白华表示,这次苏定强院士拿出个人奖金设立天文仪器与技术创新奖,极大地鼓舞了她,“往后我一定跟苏院士好好学习,科研上遇到难题不放弃,仔仔细细做好每一项研究,争取多做出点有用的成果,为咱们国家天文光学研究多作贡献。”

今年89岁的苏定强院士是南京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天文光学的先驱和领军人,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LAMOST主创人之一,其研究成果曾获得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1)、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1)、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2)等多项荣誉。他的重要创新,使我国天文光学达到国际最高水平层次。2009年,国际编号19366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苏定强星”。

天文仪器与技术创新奖,早期暂时面向苏定强院士工作过的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开展评奖。待相关程序完善后,奖项评奖范围将扩大至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单位。

来源:南京日报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

    阮一帆 彭娅珲当代大学生身处科技指数级发展、文化多元交融与社会思潮更迭的时代,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复杂严峻,引发教育领域从理论到实践的多维度关注。传统心理健康干预手段存在覆盖面有限、精准性不足等局限。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新语境和新方案,高校须以安全为底线,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大学

  • 遇见你丨健身“连姐”卢怡蓓 全职妈妈“炼”成专职教练

    刚刚视频中这位玩转各种健身器械的大姐,名叫卢怡蓓,今年50岁,在浙江杭州生活11年了。当同龄人开始规划退休生活时,卢怡蓓却开启了她崭新的人生。8年前,作为全职妈妈的她第一次到健身房进行力量训练,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举铁。在两年时间里,卢怡蓓考取了国家职业健身教练认证,成为一名健身教练。在健身教

  • 8岁开启星空梦 地大研究生“追星”15年

    丁乙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拍摄的与银河的合影。受访者供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8岁时,他获得了一台折射式望远镜,从此,他的镜头里不仅星空璀璨,更探索天体奥秘。“当照片一张一张曝光、堆叠,千百光年外的星云慢慢清晰地显现出来,我就特别激动。”4月27日,描述起成功拍摄星云的感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

  • 全国建筑面积最大天文馆——厦门苏颂天文馆钢结构施工全面完成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厦门4月27日电 (杨伏山 林榕)全国建筑面积最大天文馆——厦门苏颂天文馆关键工程飘带27日顺利合龙,标志着项目钢结构施工全面完成,“莫比乌斯环+悬浮星球”特殊造型初显。厦门苏颂天文馆关键工程飘带27日顺利合龙。图为施工现场。中新网记者 杨伏山摄厦门苏颂天文馆由中交一公局厦门

  • 老王支书的“枇杷行”

    春末夏初,瓜果飘香。4月24日,记者走进贵州省兴仁市马马崖镇九盘村,万亩枇杷喜迎丰收,金黄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抢“鲜”供应市场。“你能看到这么多枇杷,那都得感谢老支书。”正忙着交易的果农王伟说,村民丰收增收的背后,离不开这位老支书的辛苦付出。老支书名叫王春立,今年六十多岁的他

  • 创作自由还是侵权行为?记者调查AI生成内容乱象

    “林黛玉倒拔垂杨柳”“孙悟空大战诸葛亮”……这不是新版《红楼梦》和《西游记》,而是AI技术“魔改”下的经典名著。近日,一段“赛文奥特曼版诸葛亮”短视频在社交平台爆火,网友调侃:“AI把经典玩坏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化的艺术重构形式被催生,从影视二次创作、AI歌手翻唱到绘画风格模仿,A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