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评丨法律撑腰,教育惩戒权更有底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8:12:00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 “学生咬人后老师要求当众道歉” 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关注。

案例中提到,李小某为某学校一年级学生。因李小某在校期间扎、咬其他同学,老师在放学时间与涉事家长进行沟通,并在班会上让李小某向其他同学道歉,因李小某态度不诚恳,再次要求李小某郑重道歉。李小某监护人认为老师当众指责李小某、不听李小某解释、无理要求李小某当众反复道歉,造成李小某心理严重伤害,致使李小某持续情绪低落、无法正常返校。经多次交涉无果,李小某家长将某学校诉至人民法院,要求某学校赔偿损失两万余元。法院审理后认定,老师的行为属于教师正常行使教育惩戒权,驳回家长诉求。

一年级的小朋友,相互之间有点小摩擦、小磕碰,或许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扎、咬其他同学却已经突破了底线,绝不能姑息。令人意外的是,家长竟然“倒打一耙”,反过来指责老师让孩子“很受伤”,真是咄咄怪事。

教师要求学生当众道歉的合法性,源于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赋予学校“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八条更细化规定,教师对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可当场实施“责令赔礼道歉”的惩戒措施。本案中,学生实施咬人、扎人等侵害他人的行为,已构成扰乱校园秩序的违规行为,教师在班会课要求其当众道歉,既是对受害者的补偿,也是对违规行为的公开警示,完全符合“情节轻微、当场实施”的适用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惩戒与体罚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教育为目的、是否超出必要限度。正如法官所言,体罚是“直接造成身体痛苦”或“贬损人格尊严”的行为。本案中,教师要求学生反复道歉,并非“故意刁难”,而是针对其“态度不诚恳”的教育矫正——这恰恰体现了教师对教育职责的坚守。若将此类正当管教视为“心理伤害”,最终损害的将是全体学生的受教育权。法院认定“现有情形不足以证明存在超越或滥用惩戒权”,正是基于对法律条文的精准适用。这一判决不仅为个案定分止争,更以司法裁判的形式为教师管教权撑腰,彰显了法律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与捍卫。

事情固然已经平息,但个案背后折射的“教师不敢管”的困境,却值得进一步深思。现实中,部分家长将师生关系曲解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商业逻辑,动辄以“侵犯权益”为由质疑教师正常管教,导致许多教师对违规学生束手束脚。本案中家长的诉讼行为,正是这种扭曲观念的典型体现,甚至试图通过法律手段迫使学校妥协。因此,想要彻底破解“想管不敢管”的困局,仍需从制度层面完善教育惩戒的实施框架,通过细化规则明确边界减少纷争。

一方面,学校应依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法规,明确不同违规行为对应的惩戒措施、实施程序及监督机制,还可以引入家委会参与规则制定,通过“事前共识”减少家校争议;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惩戒失范,同时建立申诉救济渠道,保障学生与家长的合法权益。

教育惩戒权的回归,本质是教育理性的回归。学校不因实施合理的教育惩戒行为而承担侵权责任,让法律为教师撑腰,不是鼓励“戒尺在手”的威权教育,而是通过明确边界、规范程序,让管教行为既充满温度又不失力度。唯有如此,才能让“熊孩子”知敬畏、明是非,让教育在规则与关爱中实现真正的育人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最高法的此次释法,不仅是对个案的裁决,更是对全社会的一次普法教育——尊重教师的管教权,就是尊重教育的专业性,更是尊重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谁是最强童声厂牌?文化基因点燃音乐梦想,2025山东广电KSD最美童声各城市赛区即将开赛!

    来源:【闪电新闻】传承经典,美育浸润。2025山东广电KSD最美童声全球青少年歌手大赛各城市赛区即将火热开赛!济南、淄博、聊城、临沂、泰安、新泰、德州、寿光、济宁、枣庄、东营、日照、青州、菏泽等赛区已相继完成筹备工作,一场浸润童心的文艺盛宴即将拉开帷幕。山东广电KSD系列活动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艺术融合

  •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

    阮一帆 彭娅珲当代大学生身处科技指数级发展、文化多元交融与社会思潮更迭的时代,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复杂严峻,引发教育领域从理论到实践的多维度关注。传统心理健康干预手段存在覆盖面有限、精准性不足等局限。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新语境和新方案,高校须以安全为底线,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大学

  • 书香园小学:让“光盘行动”成为校园风尚

    近日,书香园小学以“世界粮食日”为契机,聚焦学生餐精细化管理,将节约教育与营养健康深度融合,打造校园餐饮新生态。全校800余名师生通过系列实践,让“光盘行动”成为校园风尚。在学生餐管理中,学校创新推出“按需取餐”机制,通过动态统计用餐人数、分时段分批次打餐,从源头减少餐食浪费。主题活动中,各班以“学

  • 岛内民调显示赖清德施政满意度下降 国台办回应

    国务院台办4月30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近日公布的岛内一项民调显示,民众对赖清德施政满意度仅剩47.1%,较上次民调下降近10个百分点,首度出现满意度与不满意度“死亡交叉”。有舆论分析,这显示民众对赖当局政治介入媒体、选择性办案等滥权行径高度质疑。对此有何评论?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

  • 自律挑战?想“躺赢”却被“割韭菜”

    独处挑战、自律挑战、不使用手机挑战,随着挑战天数和难度的增加,相对应的奖金更加丰厚……相信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刷到过类似活动的广告。然而,成功案例鲜有,挑战者因规则苛刻“痛失”高额报名费而导致的纠纷却不少。这类“躺赢”式挑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资质”作噱头,“免责书”来甩锅所谓的自律挑战,常见的有三种

  • AI时代为何要读书?作家蒲荔子在体育东路小学兴国学校开讲

    南都讯 记者杨晓彤 4月28日,知名青年作家、诗人蒲荔子受邀参加广州市体育东路小学兴国学校书香语艺节启动仪式,并给同学们分享了他对AI时代中“读书”的体会。作为该校“快乐读书人”名家讲坛首位讲者,蒲荔子一开始就以“盲人眼前的色彩是怎样的”“你跟秦始皇谁的生活条件更好”“你还记得上个星期吃过什么”等有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