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苏各地开展清明集体公祭和殡葬开放日活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09:16:00    

“以前一直很害怕谈死亡,今天来探访后,观念有了很大转变。”3月28日下午,市民吴鹏在参加南京市殡葬开放日活动后由衷地说,少花钱、少占地、少污染、少耗资源,这样推行绿色殡葬,做到了润物无声。

杨花欲雪,又至清明。连日来,江苏多地举办节地生态葬集体安葬仪式,南京、苏州、镇江等地还举办殡葬开放日活动,用绿色生命礼仪引导移风易俗。

人生终点站,和想象的不一样

当生命消逝,殡仪馆就是人生的终点站,遗体经冷藏、化妆、火化,最后化为骨灰,或撒向江河湖海,或掩埋黄土……活动中,80多位市民、媒体代表应邀参观南京殡仪馆。减项、降费、优服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现场环节,让公众感受到这个特殊行业的温度。

“过去对殡葬行业有忌讳,这次社区发布信息后,我们老夫妻俩决定过来看看殡仪馆的工作流程,也看看将来的归宿。”家住南京市玄武区的赵闽告诉记者。

殡葬服务的定价依据是什么?惠民政策有哪些?面对疑问,讲解员一一详释,通过服务项目数量与收费前后对比,让市民更加清晰地了解殡葬惠民便民举措,展示殡葬行业的公益属性。在遗体告别厅,一簇簇鲜花摆放有序;20多间守灵房,布置得温馨素雅……讲解员详细介绍殡仪各类业务的服务内容、办理程序和惠民政策。随着参观的进行,市民疑虑逐渐消除。

“亲人‘身后事’不知道怎么办、多头跑、时间长,如何让群众的‘伤心事、烦心事’办得‘宽心、舒心、暖心’?我们打造了96444大数据平台,一个电话或登录公众号,就能办理全流程服务。”南京殡仪馆业务接待部副部长刘琦介绍,近几年,在线办理殡葬业务的市民越来越多。

此次殡葬开放日的另一个重点,是带领市民看节地生态葬区。走进南京城市公益性骨灰纪念堂,市民们发现,这里环境并不阴暗逼仄,柜体面板上的松鹤图画寓意美好。

工作人员给家属发放一张“追思卡”,带有电子芯片,家属可凭卡打开格位外门,透过内门玻璃看到亲人的骨灰盒,这一人性化设计能更好地寄托哀思,慰藉心理。

“为满足非涉农区居民基本丧葬需求,我们充分利用殡仪馆纪念环原有场地,将其改造成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并命名为‘宁思园’,这里总计规划格位3万个。”南京殡仪馆纪念环副部长史俊红介绍。

据统计,自2024年1月1日开放至今,南京殡仪馆纪念环已累计接待办理骨灰免费安放业务近8000户。

当天,在西天寺和功德园两家墓园的节地生态葬区,市民们了解到江葬、树葬、花坛葬等生态葬式在生态环保、节约土地方面的优势。家住雨花台区的市民陈威赫感叹道,与自然融为一体,生命的终点化作滋养万物的春泥,是落叶归根的另一种美好诠释。

南京雨花台功德园的相关负责人姜舟介绍,墓园推出的桂花树生态葬、雨花石花坛葬、节地壁葬的去化率达60%。过去一亩地只能建造240个传统墓穴,现在900平方米的围墙式花园就能打造3000多个墓穴。其中最大的桂花生态葬区,已有近万人长眠于此。节地葬法对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江苏来说,尤其珍贵。

“选择南京功德园的市民,70%以上会选生态墓。喷泉、花草、园林,这里就像一座人文纪念园,我们看到傅抱石的艺术墓就在身旁,看到每一个人的最终归宿都被绿植环抱,没有恐惧,只有欣慰。”姜舟介绍时,身边的市民感慨万千。

情归江海,造福子孙后代

3月26日清晨,随着阵阵汽笛长鸣,海葬轮船缓缓驶离上海吴淞客运码头,由苏州市组织的第九次海葬公祭在这里举行。在亲人的陪伴下,101位逝者与大海同眠。

轮船进入海域,伴随悠扬乐声,家属追思默哀、点烛祈福、鞠躬告别。大家登上甲板,将逝者骨灰连同芬芳的花瓣一起撒入海域,融入浩瀚无垠的大海。伴随浪花的轻语和海风的抚慰,思念随大海永恒,生命与自然共生。

逝者家属顾平说:“我来送别我的妹妹和妹夫。我们家族非常支持绿色殡葬,真正的纪念在心里。我自己百年之后也会选择同样的方式,我还想把遗体捐献给社会作贡献。”逝者家属朱耀度表示,为国家省地,为家庭省钱,让亲情延续的绿色殡葬方式,亲属们都很支持。

自2012年首次举办骨灰海葬公祭以来,苏州已先后有483名逝者魂归大海。逝者姓名也都镌刻在当地公墓的海葬纪念碑上,供家属祭扫。

“海葬是最彻底的生态葬,但让更多人接受,还需要漫长过程。”苏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成浩介绍,当地按照每例2000元给予生态葬补贴。让逝者与青山绿水相伴、回归自然,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殡葬改革迈小步、不停步。“经过多年努力,南京已有超过5万人选择生态葬,15.52万人选择骨灰堂安放,绿色环保生态理念渐入人心。”南京市殡葬改革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郭龙表示,土地越来越紧张,节地葬、生态葬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墓隐于林”,复合利用更节地

走进镇江丹阳追思园,只见植被茂密,绿树成荫。人们的第一感受——这里不是墓园,而是公园。事实上,这62亩林地曾经是历史上形成的“老坟山”,属于“低效林”,林区杂树丛生,存在村民散埋乱葬现象。如今作为农村公益性公墓,“墓隐于林”,复合利用,山林得到更好保护。

据悉,全省16个县(市、区)正开展林地、草地和公益性生态安葬地复合利用试点,寻找绿色生态殡葬新路径。如今,在江苏农村,远看是树林、近看是墓园的转型改造越来越多。

丹阳市横塘镇曹庄村村民杨木生介绍,公益性公墓不收村民费用,过去扫墓一身泥,现在环境好多了,还没有经济负担。

丹阳市民政局副局长张伟平表示,建墓不见墓,原来农村墓碑都是竖碑,现在林地墓地结合使用,用花坛葬的方式进行安置,从外观上看根本不像墓地。整体环境有了改善,传统墓园的感觉没有了,扫墓环境更优美,服务也更人性化。

目前,苏州、无锡、南通等多地传统墓园已经关园。从土葬到火葬是殡葬改革的“一次革命”,江苏用50年完成。今后,如果仍是人人都选择墓葬,势必导致高价墓地、祭扫拥堵的困局愈演愈烈。被称为殡葬改革“二次革命”的生态葬势在必行。早在2017年,江苏就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殡葬改革试点单位,13个设区市、所有县(市、区)均出台生态葬奖补激励机制。全省已建生态墓园近千处,可提供160多万个节地生态葬墓位。在全社会的持续倡导鼓励下,“十四五”以来,全省采取生态葬法已有3万多例。

以生命致敬生命,以温暖疗愈哀伤,注重生命礼仪,将是绿色殡葬的终极目标。(唐 悦)

来源:新华日报






相关文章
  • 2025年济南市露营季解锁五一新玩法

    最美济南四月天,正是露营好时节。为进一步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充分满足市民游客假日文旅消费需求,由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钢城区委、钢城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泉在济南·一起去野”2025年济南市露营季启动仪式,于4月29日晚在济南市钢城区星光不夜城举行。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

  • 非法猎捕黄鼠狼野兔 一人被判刑后还需修复生态 安徽蒙城县专门建生态修复基地

    红星新闻 日前,红星新闻记者跟随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联合主办的“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媒体走基层看检察”网评品牌活动走进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起案例,涉案人员康某某不但被判刑,还被判承担生态修复责任,康某某委托蒙城县白杨林场栽植价值17280

  • 5月7日起,苏州这段路封闭施工

    为配合苏州北站综合枢纽扩容建设施工需要,充分实现“站城融合”与“产城融合”,拟实施高铁苏州北站产业商务配套工程(地下配套)。为保障市民便捷出行和高铁苏州北站产业商务配套工程施工期间安全畅通,经同交警等部门会商,决定自2025年5月7日至2027年6月30日:城通路(南天成路-青龙港路)道路封闭施工。

  • “五一”假期来厦旅游又有新玩法 一举三得

    这个“五一”假期,来厦门旅游又有新玩法!“五一”期间,由思明公安分局鹭江派出所打造的一种新型城市深度体验“打卡”方式——“鹭江义巡”全新升级,推出新主题“巡”觅“鹭小义”。昨日,新路线正式发布,游客、市民不仅可以深度体验厦门老街文化,还能穿上义巡服饰当一回义巡员,在巡逻打卡中守护老街烟火气。昨日上午

  • 从“村咖”的出圈,看金山张堰乡村文旅的吸金秘诀

    “无意间从网上搜到这家村咖,来了以后发现这里有林有水,环境优美,超出片,再配上特调咖啡的香气,太惬意了!”春日暖阳下,陈女士手持拿铁,在百家村开放式林里与同事朋友惬意闲谈,她的赞叹也道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这家隐匿于万亩生态林的“和・咖啡”,正以日均200杯、节假日300杯的销量,成为张堰镇乡村振兴的

  • 岳阳“河小青”书写新时代长江保护答卷——《岳阳晚报》4月24日版面速览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岳阳段并殷殷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七周年,恰逢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岳阳召开。本报推出《七载答卷 大美江湖——“守护好一江碧水”特别报道》,聚焦这片土地上的生态变迁、治理密码与发展新机,解码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岳阳样本”,见证一座城市与青山绿水的共生共荣。敬请关注。今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