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出土大量精美遗物,湖广总督府考古遗址已立界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20:38:00    

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摄影记者 邹斌

实习生 田佳怡 林芳灝

随处可见的残破的陶瓷碎片,青石台阶、残垣断壁……在武汉武昌湾附近的南市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四望,可以想象到范成大笔下古鄂州城“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塞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的盛况。

近日,不少网友反映,在武昌区武昌湾附近有一大片区域被围挡住了,从高处看去,疑似一处考古发掘现场,并怀疑该区域发现可能是湖广总督府遗址。

4月12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现场探访了解到,该考古发掘确系湖广总督署遗址片区。

发掘现场:瓷器约有2500余件,南市遗址出土大量精美遗物

12日午9时许,极目新闻记者来到长江天地售楼处停车场,考古发掘现场离停车场只有一墙之隔。“原本是建设长江天地商业区的。”长江天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已经在这里工作数月了,目前,该在建项目因考古原因暂停了施工。

沿着工作人员指引,记者来到考古发掘现场看到,几名工人正在现场忙碌,停放着几辆没有工作的挖掘机。

航拍镜头下,考古遗址现场遍布着“小方格”。小方格被古城墙分隔开来,有的方格之间覆盖着规则的青石条块。方格内外,可随处看到破碎的瓷片。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该考古遗址片区为文昌门和古鄂州南市遗址。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武昌船厂未拆除的楼内,看到散落在地上的“南市遗址2024年度考古发掘收获”的展板。

上面内容介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南市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宋、元、明时期各类遗迹89处,包括堤防1处、房址37座、灰坑34座、窖穴1处、沟1条、井8座、水池4座、路3条等。

考古出土大量精美遗物,据不完全统计,有小件3000余件,其中瓷器约有2500余件,此外还有陶器、漆木器、玉器、铜器、铁器、铜钱等。

文保专家:遗址系“清湖广总督府与江夏县衙遗址”

从南市遗址鹦鹉洲大桥方向行数百米到达“彭刘杨三烈士亭”,亭子前方已立界碑。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亭子前方便是“湖广总督署”。

此前,武昌区一位文物保护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此处发现的遗址确系“清代湖广总督府与江夏县衙遗址”。

湖广总督府已立界碑

记者检索发现,2024年11月13日,武汉市建设工程交易平台发布了《湖广总督署遗址文物保护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广东南秀古建筑石雕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中标。

“建设规模”一栏显示:湖广总督署遗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原武昌造船厂红线范围东北部。湖广总督署遗址北区整体保护性搬迁、南区文物标本提取和原址保护性回填、南区廊亭展示等。

依港口而兴,南市曾商贾云集

南市,即南草市(集市),是唐宋鄂州城(武昌古城前身)的商贸中心。因商市地处古鄂州城南,人们习惯称之为“南市”。

近现代国学大师王葆心在《续汉口丛谈》谈:“南市之得名,盖以其在鹦鹉洲之南。尔时大集在洲,洲乃四面环水者。其南则在武昌江岸,当今汉阳门上直文昌门一带。”

远处为鹦鹉洲长江大桥

考古现场的另一块展板上的内容显示:南市是在南北朝时期南浦(今武昌鲇鱼套及其附近地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地外通长江,内连诸湖“汤逊湖、梁子湖等”,正直里河(今巡司河)入江口处,和古鹦鹉洲临近,水势舒缓,便于船只靠泊,故在唐宋时期便成为“商旅往来”的避风良港,与此相适应的商市也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李白《江夏行》“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的诗句,便透露出当时商航并盛的讯息。到了宋代,由于实行当街开店、随处经营的政策,鄂州以其水路之冲的优势,成为各种商品的集散地,依港口而兴的南市发展更快。

文学家范成大,离成都东归时停泊鄂州停留数日。他在《吴船录》中对南市的盛况描述得更为详尽:“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甚盛,列市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

宋代的鹦鹉洲,据《舆地纪胜》卷66《荆湖北路·鄂州(上)》描述:“自城南跨城西,大江中,尾直黄鹄矶。洲形狭长,露出水面较高,据陆游所见,洲上有茂林神祠,远望如小山。”

据学者考证,由于受长江主流线摆动的影响,鹦鹉洲自唐以来就开始受到侵蚀,面积日趋减小,但在宋代,影响还只限于洲的西岸,东岸尚未波及,所以南草市得以繁荣。明代以后,这块沙洲最终消失,盛极时的南草市也随之衰落。

古武昌城曾衙门云集,被称为“湖广会城”

在一张“南市遗址发掘区位置示意图(1909)”上记者看到,从文昌门进入后,便到了南市,都谏练公所、(湖广)督署依次排列,督署对面为镇司令处、模范监狱、江夏衙门……这说明,南市和湖广总督府同位于武昌古城内。

武昌古城,三国时称夏口城,南朝刘宋扩建成郢州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中国,改郢州为鄂州。帝初,改鄂州为江夏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又改为鄂州。鄂州治夏口,夏口始有鄂州城之称。

唐代中期,鄂州为贡赋转运中心,宝历元年唐敬宗命宰相牛僧孺出任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武汉有武昌之称谓自此始。

鄂州城原为土城,牛僧孺用了五年时间在土城外砌包砖,加固城墙。《旧唐书》载:“江夏城风土散恶,难立垣墉,每年加板筑,赋青茆以覆之。”北宋皇祐三年,鄂州知州李尧俞重修城池,鄂州城得到了较大规模的扩建。

元代设湖广行省,置鄂州路,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改鄂州路为武昌路。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设置湖广巡抚。后改武昌路为武昌府,辖江夏、武昌9县1州。

此时,武昌城内既有高于省级的总督衙门,又有省级的三司衙门,还有武昌府级、江夏县级官署,因此称之为“湖广会城”。此时武昌城内衙门云集,称之为“湖广会城”。

17位官员履任湖广总督,张之洞任期19年最长

湖广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湖北和湖南的军民政务,因湖南、湖北两省在明朝时同属湖广省,因此通称为湖广总督。

学者常城和何晓明统计,从1840鸦片战争到1912年武昌起义的72年间,实授和署理湖广总督职务的共有17人,另有4人以暂署形式履任。其中官文、李瀚章和张之洞任职时间为10年以上。张之洞任期19年,为历任之最。

清末,湖广总督对中国早期现代化做出巨大历史贡献,“即是全面开创和主导了湖北的早期现代化事业”。

湖广总督李瀚章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兄长,他督鄂期间,创办晚清著名的四大官办书局之一的崇文书局。1889年,张之洞上任后,“查自强之策,以教育人才为先”,先后创办了算学学堂、矿务学堂、湖北武备学堂、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工艺学堂、女子师范学堂等新式学堂,至1911年,湖北兴办各类新式学堂近3000所。

张之洞督鄂后,大力兴办近代重工业与轻工业,先后创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纺纱局、湖北缫丝局、湖北制麻局、武昌白沙洲造纸厂等近代企业。其中以湖北枪炮厂和汉阳铁厂最为出名,湖北枪炮厂是中国近代设备最新、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汉阳铁厂之创建则是“中国以制造武器、钢轨、机器为目的的最为进步的运动”。

张之洞离任后,又有湖广总督赵尔巽在南湖创办武昌制皮厂,陈夔龙创办武昌印刷局和武昌造币分厂等近代企业。在湖广总督的示范和推动下,湖北地方官也掀起了兴办工厂的高潮。

学者常城研究发现,清末湖广总督创办的近代工业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奠定了近代湖北的工业基础。“湖广总督创办的官办企业还带动了湖北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到辛亥革命前夕,湖北已跻身全国工业强省。”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 网红极限运动“汽车炫锅”致1人死亡,官方回应!此前直播有数10万人观看,多地叫停

    山西蒲县“聚宝盆”汽车炫锅场发生事故致1人死亡,把刚刚兴起的这项网红极限挑战运动推上了风口浪尖。从“湖北第一锅”开始,许多地方都开始效仿,山西蒲县也是其中之一,只是没想到“炫锅”变成了“砸锅”。4月30日,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称事故原因还在确认中,目前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 “百余名老人跟团被丢在湖北服务区”视频热传!多方开展核查

    近日,有网帖称“160名老人报旅行团被扔湖北某服务区,疑似涉及张家界地接旅行社”。4月29日,张家界市永定区委有关部门通报称,经初步调查,涉事旅游团由广西一家旅游公司组团,分5段行程,其中湖南、湖北行程由湖北荆州罗某交由湖南张家界覃某操作。因罗某拖欠团款,车队油费不足致行程中断。警方调解无果,罗某自

  • 东湖评论:乘胜追击,拼出决胜“满堂彩”

    荆楚大地春潮涌,首季捷报动人心。湖北省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3%的亮眼成绩,不仅为全年经济发展开了个好头,更向外界传递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这份来之不易的“开门红”,既源于湖北多年来在产业转型、创新驱动、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深耕厚植,更彰显了荆楚儿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奋进姿态。走进武汉光谷,

  • 与湖北共建“引客入鄂流量池”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理略 农新瑜 通讯员 杨勇“湖北揽山水之灵、萃人文之盛,坐拥长江三峡、武当太极、神农秘境等世界级IP,2025年,携程计划投入亿级营销资源,与湖北文旅共建‘引客入鄂流量池’。”4月25日,在2025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携程集团首席运营官熊星说,“携程希望与湖北深度协同,依托世

  • 8至6万年前 资阳濛溪河先民这样生活

    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4月24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成功入选。这处遗址能够在众多实力强劲的竞选项目中突出重围,其中一个原因之一就是遗址饱水的埋藏环境极为罕见地保存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远古社会,是国际罕见的同时包含丰富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全科型”遗址,是现代人起源

  • 河南:推动仰韶文化遗存保护传承创新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建设 王超陕西半坡、北首岭,河南仰韶村、庙底沟、双槐树,山西西阴,甘肃大地湾……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它们,被考古学家喻为史前文化仰韶时代的满天星斗。近日,来自以上17个仰韶文化遗址保护地的考古专家,齐聚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就仰韶文化遗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