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统筹推进银发经济发展的四个维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4:13:00    

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抚养比重不断上升,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且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制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发展银发经济,有利于将人口老龄化风险转化为长寿时代发展红利,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力抓手,也是培养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要深刻把握当前老龄化呈现的阶段性新特征和供需结构新变化,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资源,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大力推进银发经济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续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着力统筹“多元化供给”“多层次需求”与“全周期保障”更好衔接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作为面向全生命周期、覆盖老年群体和备老群体的新型经济业态,银发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口抚养比重不断上升,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且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加快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多元化供给和多层次需求动态平衡,健全面向老年群体和备老群体的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推动银发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集智聚力尤为必要。

聚焦多元化供给和多层次需求有效衔接,构建完整完备全产业链,促进全产业融合。老年群体是家庭社会的重要成员,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要用心用情常思老人之所想所急,真心真意解决好老人之所忧所虑,充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以多元化服务供给托起老年人幸福晚年。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银发市场供需变化,破解制约银发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和卡点,以有效供给激发银发一族有效需求,以有效需求带动银发市场有效供给,从而更好促进银发经济供需结构平衡。合理优化银发市场资源配置,高效促进产业链各要素间彼此赋能、协同整合。积极拓宽养老服务场景,根据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养老消费群体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适老产品、适老设施和适老服务,充分释放不同群体的消费意愿,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促进银发经济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健全老年群体和备老群体全生命周期保障的支持和服务体系,积极应对“未富先老”“未备而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必须增强健康备老和财富备老保障,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保障和医养康养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合理应对“未富先老”潜在风险,丰富拓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和专属商业养老产品,充分发挥养老金融的产品效能和资源优势,确保实现居民健康、养老和理财需求多元融合,为老年群体和备老群体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和收入保障。

2.着力统筹“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与“有爱社会”更好结合

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协调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强化政府引导与企业参与并重,促进政府、市场、社会、个体各方联动形成合力,有助于塑造和培育银发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共同营造老龄友好、社会友善的和谐环境。

促进银发产业链升级,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强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高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和线上线下资源,有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扎实推进银发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形成备老与为老产业全面融合发展的局面,实现全链条增值和全环节提升。同时,多方协同优化城乡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强化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城乡养老服务网络,支持农村地区等重点领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提高农村居民养老服务水平,有效缓解城乡养老服务差距,兜紧兜实民生底线。

发展银发经济,必须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有爱社会环境,促进“物质养老”与“精神文化养老”更好结合。注重精神文化养老与物质养老并重,发展壮大老年文化服务产业,提高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和物质保障,在保证“老有所养”“老有善养”的同时,更好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切实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全社会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积极营造爱老、助老的社会环境,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亲情关爱,真正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着力统筹银发“产业链”“科技链”“人才链”更好协同

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科技和人才的深度融合和相互协作。应通过多措并举、多方联动,积极推进全链条升级和全环节提升,有效促进银发产业链提质增效;鼓励支持科技创新、智慧养老,不断增强银发创新链提档升级;加快构建健康管理人才体系,更好推动银发人才链优势集聚,从而共同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发挥产业优势。积极推动“康养+金融”“康养+文旅”“康养+医疗”等模式,加强跨区域协调合作机制,利用资源互补,推动合作共赢,加快促进康养旅居产业成链成势。深度拓宽养老产业与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有机融合,探索构建独具特色的康养旅游新型生态养老模式。完善银发经济相关的服务标准和市场规范,加强对产业布局、资源配置、要素保障等方面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依托丰富文旅资源和优质生态体验,不断拓展银发经济的消费场景,为银发经济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增强科技赋能。智慧养老是银发经济的热点领域,也是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将数字信息技术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有助于更好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现实问题,更好促进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聚焦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医等基本生活需求,整合个人家庭、生活服务、健康医疗等各类信息资源,助力实现养老群体与养老资源的高效衔接;丰富数字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场景,助力科技创新赋能养老产业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适度将智能化建设、机器人技术等融入日常照护、智能助行、医疗康复、家庭服务等多方面,以“智慧养老”助力“老有善养”,探索形成多元一体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群体提供精准化服务和便利化条件;增强科技赋能和技术支撑,统筹政务服务管理和社会数据资源,推动数据要素赋能产业融合,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产业链协同提供有力支持。

健全人才机制。专业人才是银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推进银发产业“引才”关口前移,建立银发人才“引留育用”长效机制。培养银发领域精细化、专业化人才,适度扩大康养医护专业招生规模,鼓励支持相关院校开设与银发经济相关的专业课程。拓宽银发行业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增强银发行业职业吸引力,扩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完善职业资格考试等资格认定体系,提高银发管理人才职业素质及专业化水平,为银发经济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队伍支撑。

4.着力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事业进步”与“民生福祉改善”更好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银发经济连接着产业和民生,也关系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要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之间的重要关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老年人福祉,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引擎。

在产业拓展中促进服务提升。银发经济作为由人口结构转型引领的新兴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增长空间,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以践行“积极老龄观”为有力抓手,以集聚银发新势能为重要牵引,探索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银发产业发展布局,促进银发产业与养老事业协同发展。激发老龄产业创新研发和投资活力,提升银发产品服务质量,催生经济新增长点,拓宽消费服务新场景,为拉动内需和提振消费提供内生动力。抓住银发经济发展重大机遇,把握好银发经济和长寿时代的发展关键,推动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抓住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型的潜在机遇,推动“夕阳事业”向“朝阳产业”转型升级。

在社会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养老是民生领域的重要方面,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握人口老龄化战略机遇,充分调动各方主体的积极性,完善老龄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强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统筹养老产业与民生保障相关配套政策,促进银发经济与健康老龄化有效衔接。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增强长期照护保障功能,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社区便民与健康设施,拓展居家助老服务,积极开展适老化改造,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为老年助餐、助行、助医等提供智能化、便捷化服务,守护老年人幸福安全,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作者:赵建国,系渤海大学校长、渤海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文章
  • 内蒙古自治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5月1日起施行

      4月30日,记者从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推动社会全体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区制定出台《条例》,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

  • 5月1日起,这四类人员可再迁回农村户口!

    2025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正式生效,新规为原农村户籍人员开辟了“返乡落户”通道,并规定回迁人群、条件等。根据规定,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上学、服役、务工、婚姻等原因,户口迁入城镇转为非农业户口的,除公务员(不包括聘任制公务员)外,家里仍有房屋或土地的(承包地,自留地

  • 白酒股降速!前十位次再变,业内:白酒探底,利空远未出尽

    作 者丨肖夏编 辑丨骆一帆截至4月29日晚,白酒股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全部披露。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注意到,几乎所有白酒上市公司去年业绩增长都出现放缓,其中有六家酒企去年营收同比倒退,覆盖不同体量的酒企,能实现两位数增长的白酒已经屈指可数。同时披露的2025年一季报更为惨淡,各家白酒

  • 杨文辉一行来新调研蔬菜出口工作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卓宇斌)4月28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杨文辉一行到新田县调研蔬菜出口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唐慧云,县委常委、副县长蒋洪波参加调研。当天,杨文辉一行先后前往龙泉街道毛里坪社区脱水蔬菜种植加工基地、骥村镇黄栗山村红皮萝卜种植基地、中山

  • 面板行业一季度“开门红” 头部厂商以技术升级争夺增量市场

    4月29日,TCL科技和京东方都交出了亮眼的一季报。在2025年一季度,TCL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01亿元,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大增322%。增长主要由面板业务推动,与之相关的半导体显示板块营收275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329%。再看京东方,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达5

  • 东湖评论:乘胜追击,拼出决胜“满堂彩”

    荆楚大地春潮涌,首季捷报动人心。湖北省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3%的亮眼成绩,不仅为全年经济发展开了个好头,更向外界传递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这份来之不易的“开门红”,既源于湖北多年来在产业转型、创新驱动、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深耕厚植,更彰显了荆楚儿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奋进姿态。走进武汉光谷,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