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文章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卫生院中嵌入养老院,探索养老新模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22:10:00    

3月的一个中午,无锡锡北护理院的平静被护工阿姨急切的呼喊打破:“医生快来,病人呕血啦!” 值班医生与护士迅速响应,拎着监护仪、推着抢救车,以最快速度冲向 10 号病房。他们立即为患者实施吸氧、心电监护、输液止血扩容等一系列专业抢救措施,同时与内科病房紧急联络,让其备好抢救床位与设备。待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便迅速转入内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经积极抢救,患者成功度过此次危机。家属心有余悸地表示,如果患者在家中出现这种状况,即便第一时间拨打 120,中间也有约半小时无法得到有效救治。此次患者出血量极大,短时间内就可能面临生命危险,而嵌入式护理院完美填补了这一关键救治空白。

这位老人患有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腹水,因腹腔大量积液,已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在家。家属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照料,且患者病情反复,频繁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家属曾考虑将老人送往养老院,却因老人年龄大、病情复杂,养老院无法接收。后来,家属了解到锡北镇卫生院内设有护理院,采用养老护理与医疗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即患者病情稳定时,护理院可提供医疗观察与生活照护;一旦病情变化,能即刻实施救治。于是,家属决定让老人长期入住该护理院。

医院嵌入式护理院与传统养老院有着显著区别。长期以来,我国养老院仅能提供养老服务,无法开展医疗救治;医院则专注医疗,难以兼顾养老服务,这种 “医养分离” 的状况,致使养老院中的老人常常要在养老院与医院间来回奔波,不仅无法及时得到救治,还给家人和社会增添了沉重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养老院缺乏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许多老人即便病愈也不愿出院,长期占据医院床位,形成严重的 “压床” 现象,导致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无法充分发挥效益。而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医养联盟,有效打破了二者之间资源割裂的局面,实现了双赢乃至多赢:养老机构得以整合医院医疗资源,大幅提升为老人服务的能力;医院则能树立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扩大自身影响力与医疗服务覆盖面;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切实减轻了老人亲属及子女的精神压力与经济负担。

无锡市锡山区锡北护理院作为无锡市锡山区首家公立护理院,依托社区医院,采用 “养老机构 + 基层医疗机构” 联合模式,既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又能开展专业医疗服务,实现 “医疗” 与 “养老” 的动态管理,将养老、医疗、康复、照护有机融合,尤其为半失能、失能老人提供了高品质的医养照护服务。

通讯员 陈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季娜娜

校对 潘政

相关文章
  • 如何让老年人适应人工智能社会?这群深圳中学生脑洞大开

    在数字化浪潮奔涌而来的今天,2.8 亿中国老年人正面临着一场无声的 “数字鸿沟” 挑战。许多老年人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错失医疗服务、社交机会,养老质量正在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这一背景,一群深圳高一学生正用青春智慧和科技创新,为爷爷奶奶们搭建跨越鸿沟的 “数字桥梁”,用人工智能加持下的“黑科技”为老年人

  • 民乐法院巧解赡养纠纷,让七旬老人老有所依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子女不可推卸的法定义务。近日,民乐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赡养纠纷,通过“情理法”融合的调解策略,让年逾古稀的戎某(母亲)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为亲情裂痕架起修复桥梁。原告戎某育有两子,2017年6月,因宅基地拆迁征收补偿事宜导致两个儿子与

  • 跑了三年“难跑区域”,他成山村老人“专属快递员”

    熊绪龙准备上山派送包裹。7月22日上午11时许,余姚市陆埠镇石门村下鲁自然村,细雨像羽毛般斜斜飘着。顺丰快递小哥熊绪龙抱着一箱水蜜桃,踉踉跄跄地行走在林间小路上。行至半山腰,脚下一滑,他整个人猛地往前趔趄——亏得手臂及时撑住身旁的大树,才没摔下去。40分钟后,熊绪龙抵达山顶,把水蜜桃交给了一位老人。

  • 泰安市全域覆盖老年病、康复及护理院建设打造多层次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3日讯 近期,泰安市在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及护理院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已实现市、县两级公立机构全覆盖。这一成果为老年人构建起便捷专业的医疗养老服务网络,是泰安市深化医养结合、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一、全域规划布局,数量充沛、结构科学。目前,泰安市拥有老年病医院6家、康复

  • 紫牛热点 | 3岁男童因“打呼噜”入院做手术,昏迷不醒多天,被初步诊断可能“脑死亡”

    近日,广东湛江3岁男童小苏经历扁桃体手术后被初步诊断可能“脑死亡”的事让人揪心。他于6月27日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鼻内镜下腺样体+双侧扁桃体囊内切除手术,然而术后,他持续昏迷不醒,中间经历抢救,后脑电图异常。家属李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是因为口呼吸和打呼噜去医院看病的,这么点小事情,没想到是这个

  • 从“呼声”到“掌声” 浙江移动数智赋能暖民生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柳蓬 通讯员 陈珊 孙婷浙江的山水之间,数字的脉搏强劲跳动。而每一次脉动,都紧密呼应着百姓的心声。从宽带升级的“最后一米”到反诈拦截的“秒级响应”,从老人指尖的语音遥控到劳动者的温暖驿站,浙江移动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镌刻在每一次技术攻坚与温情服务中,如春风化雨浸润百姓生活。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